11月的菲律宾群岛,原本该是椰风裹着晨露的凉季开端,却被台风“海鸥”的咆哮撞得支离破碎。11月4日傍晚,菲律宾民防局的通报像一把钝刀,划开了灾害的残酷真相:这场台风已造成26人死亡,38万民众被迫背上行囊,挤在临时安置点里躲避风雨。

死亡的痕迹顺着台风路径铺展开——中米沙鄢地区成了“重灾区中的重灾区”:宿务省21人、保和省1人,22条生命永远留在了被洪水浸泡的村落;内格罗斯岛地区2人,西米沙鄢、东米沙鄢各1人,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翻倒的房屋、冲毁的农田,还有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。民防局发言人语气沉重:“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和强风掀飞的建筑构件,是这次伤亡的主要原因——很多人来不及躲进避难所,就被突然降临的危险吞没。”

更让人心悬半空的,是救援中的意外。就在各地消防、军方紧锣密鼓转移被困群众时,菲律宾空军一架执行救灾任务的直升机突然坠毁,机上5名人员的生死至今没有明确消息。“他们是早上刚出发的,要去接被困在山顶的村民。”一位见证直升机起飞的村民说,“本来以为他们能把人带回来,没想到……”社交媒体上,“为救援者祈祷”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,有人晒出救援队员此前抱着婴儿趟水的照片,配文写着:“请让这些勇敢的人平安回家。”

38万转移民众的安置点里,故事比雨水还稠。宿务市某小学的体育馆里,阿玲抱着3岁的女儿缩在防潮垫上,怀里的塑料袋装着仅有的换洗衣物:“我们家的房子被树砸穿了,邻居喊我们跑的时候,我只来得及抓起孩子的奶瓶。”不远处的临时医疗点,护士正在给一位老人测血压,老人的儿子攥着手机,每隔5分钟就刷新一次失踪人员名单——他的妻子还困在老家的废墟里,至今没有消息。

此刻的菲律宾,每一条动态都连着人心:消防队员在齐腰深的水里托举着老人前进,志愿者把热粥一碗碗递到安置点群众手里,而那架坠毁的直升机,成了所有人心里未说出口的牵挂。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写道:“灾害从不是‘别人的事’,它是救援者泡肿的双脚,是幸存者眼里的泪光,是每一个刷着新闻的人,不自觉攥紧的拳头。”

风还在吹,但光已经漏进了云层。就像安置点里一位老人说的:“我经历过2013年的‘海燕’台风,那时比现在还惨,但我们熬过来了——因为总有人愿意站在风雨里,替我们挡住黑暗。”

此刻,没有人知道那5名救援人员的情况,但所有人都在等一个好消息;没有人知道这场台风还要闹多久,但所有人都相信:当救援的灯亮起来时,希望就不会灭。

台风“海鸥”已致菲律宾26人死亡